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期末報告







我先來回答我收到的最多提問的那個問題好了

1.紙的顏色為何選擇黑色的?
最開始的原因其實只是因為我想避開白色,因為白色給的感覺更接近宗教 祭祀 死亡。但其實我想要表達的感覺是 逝去的 一件已經過去的事情,悲傷的成分沒有這麼重。所以我選擇了黑色。



接著我要回答 我看到問題的時候不自覺笑了的問題

2.為什麼菸是熄滅的?
其實菸是熄滅的這件事,不再我預設的範圍內。因為那天風實在是太大了,菸一直被吹熄。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其實教學區是禁菸區,所以其實事實上菸也不能點起來。只是 熄菸的這種情況,又剛好可以解釋,燃燒的煙在我的皮膚上降溫,他已經熄滅了,是過去式。



還有問題比較類似的我就一起回答了

3.為什麼選擇放置在門口而不是窗口?

4.煙灰缸為何選擇放在地上?

5.作品要跨過菸,跨的意義是什麼?

選擇放置門口跟跨過煙灰缸的意思其實是雷同的,我希望它放置的地方是醒目的,是最容易看到的地方,而且最好你要經過時它會阻撓到你。這樣你就會去翻 掀開它。我想要的是這個動作,就跟跨過菸灰缸一樣。一種已經過去了 過往的事情,或許現在你已經不痛不癢了,但你一直記得它,它一直在你的記憶深處。
而且放置門口又可以隨風飄動,剛好把紗紙輕曳 飄搖的特性跟白煙隨風而飄的感覺結合在一起。所以我認為門口比窗口更適合。


6.為什麼字是橫的,讓人不容易閱讀?
這理由很簡單,因為這段文字是我自身的記憶,與觀者無關。所以講述的這件事 基本上文字已經不是重點了。它只是作品的某一個小要素,所以其實我是不希望觀者很認真去閱讀這篇文章的。



最後收到的問題 我想了蠻久的

7.所以妳的手上還有疤痕嗎?

老實說,這段記憶是發生在我幼稚園以前。到底燒在手上的哪裡,會不會痛,有沒有哭,我都已經不再記得了。如果要問有沒有疤痕這件事,我想 如果它還在 那應該在心裡吧。媽媽那天的眼淚自臉頰兩旁滑落,對我來說並不是幾張紙擦拭掉就沒事了,那眼淚是滑進了我的心裡,是我怎麼樣也不可能忘記的感受。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台北雙年展 心得


由法籍策展人尼可拉.布西歐(Nicolas Bourriaud)所擔綱策劃的2014台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The Great Acceleration)」將於103913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展,912日舉行開幕晚會。

本屆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尼可拉.布西歐挪用科學界對本世紀人類活動劇烈改變地球生物樣貌的現象所提出的一種新地質紀元假說──「人類世(anthropocene)」,藉此檢視當代藝術如何定義與表現我們的世界,探索在人類與動植物、機器、產物與物件之間的鏈結、移枝或交配。

2014台北雙年展」參展藝術家或團隊,以「個展」概念取代單一作品的展示,展覽內容及表現涵蓋不同形式及媒材,如物件、裝置、影像、聲音、繪畫及攝影等,來自亞洲、非洲、美洲及歐洲等地的藝術家將用不同的角度,思考一個多元並置或錯置的世界。其中有20件為「2014台北雙年展」所量身製作的作品,包括10位台灣藝術家也將透過在地與全球的雙重視角,為展覽主題提供一條思考的路徑。



日本藝術家島袋道浩的《我的烏龜導師》放了一隻陸龜在展場中。島袋說,烏龜很少有動作,一有動作民眾就會很開心,我無法像陸龜在展場中帶給大家快樂,所以我請他到展場來。我覺得,島袋道浩利用活生生烏龜的用意在告訴我們,放下手上數位工具,回歸本質的我們。





泰國藝術家蘇拉西.庫索旺的《黃金幽靈》邀民眾在紗線團找尋他埋下的12條金項鍊,《NiNi石》是2000年他在金瓜石撿到一塊石頭,他帶回泰國翻模做一假石頭,展期間放回金瓜石,展覽結束後才歸還真石頭,他想讓大家思考的是:石頭在美術館是藝術品,在金瓜石卻是石頭?

課程討論

組員:林欣穎/許佑誠/鄒宜君/曾姿容

非物質性:聲音 味道 力 時間 感官(眼耳鼻舌觸)

物質性:

   自然--樹脂 風 火 金屬 木頭 樹枝 葉子 鳥巢 鹽 水 石頭

   現成物--衣服 cd 寶特瓶 毛線 椅子 彈珠 吸管 棉花 畫框 保利龍球 報紙 皮鞋 杯子 火柴 針頭
               香灰 說明書 電子零件 椅子 腳踏車 氣球 螺絲


潛力骨灰 腳印 皮屑 子宮內膜(月經)




自己


用過的現成物:寶特瓶 毛線 

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



一色彩:黑色

不特別,但肯定有個性。跟誰都可以搭配,但不會跟誰特別相配。




一道菜:一碗飯
平淡無奇,卻能量飽滿。或許沒有其他菜色來的豐富,但肯定是最耐吃的一道。








一首歌:

一本書:



一種交通工具:捷運

快速又便捷。我的生活步調很跳躍,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每天都在趕時間,所以我覺得我跟捷運比較像,時間到了就散人,決不會像火車一樣,誤點又慢。


一套衣服:襯衫
因為身高夠,肩寬也夠,覺得穿起襯衫比例會更對。所以我覺得我像襯衫。

一雙鞋:雷根鞋


穿起來簡單又方便,舒適又好走。像我的個性一樣,有點保守,但又有點灑脫。方便套上,好穿好搭,即可出門。

複合媒材 作品

                 





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

黃柏勳











黃柏勳,一個草根味十足的都市小孩,誠實用記憶裡影像的符號,轉化為多彩又細膩的壓克力創作。他有著戀舊、敏感的人格特質,並有著狂放、瀟灑的外顯形象,在作品中常以旁觀者姿態,觀察忙碌都市的憂鬱氛圍及人情冷暖的疏離氣息。曾經以"既豐富又寂寞"為個展命名,正如他灑脫的說過「我知道我就是要註定要過這種生活的人。」

曲德義








「創作的時候,就是不斷的在給自己找麻煩!」 爽朗的笑聲、滔滔不絕,曲德義像個大孩子一般和我們分享他的創作過程。「我當學生時曾經把筆塞在耳朵裡、用腳畫畫,痛死我了!但那都是不同的體驗,創作要不斷的嘗試、給自己刺激,才能夠發現身體和畫作間不一樣的關係…..」有如他不按牌理出牌的幽默發言一般,曲德義喜歡不斷的挑戰自己,跳脫世俗給抽象畫的框架。



自八〇年代晚期以來,幾何色域與潑灑抽象的相互浸染,理性與感性的對比撞擊,已經是曲德義創作的獨特標記,但他始終追求不一樣的突破。「對我來說,東方人的「拙」是很重要的。我總是希望自己盡可能畫得「拙」一點,不要畫得那麼流利,才能打破自己平常畫畫的慣性。」小孩子玩砂的鏟子、煎煎餃用的工具,都能成為他的畫具,甚至為了配合巨幅創作他還自製了一台“戰車”在上面作畫。「我尊重傳統,再從傳統作為出發點加入自己的想法。」曲德義的抽象畫除了有抽象形式與色彩的對比分割以外,也並存了加法與減法,不同於一般既定的創作模式,以乳膠疊加覆蓋的技法打破繪畫工序,也重新賦予了繪畫更多的可能性。





祖籍山東的曲德義1952年生於韓國,大學返台就讀師大美術系,後來赴法國的高等美術學院深造。「我到哪裡都是異鄉人,在台灣被說是韓國人,在韓國被說成中國人,到法國我又變成了台灣人。」由於這樣「異鄉人」背景,曲德義選擇了沒有國籍之分的繪畫作為舞台,「其實國家會對創作產生影響,像我在法國創作時的用色和那裡的天氣一樣、是沈的,後來回到熱鬧的台灣用色也跟著豐富奔放了起來。」身分的認同感與內在經驗反射,使得他的作品有著西方抽象的理性,也有著感性的奔放不羈,在同一個畫面中碰撞重組成一個和諧的狀態。

曲德義以幾何色域與潑灑表現的相互浸染、冷靜極限與情緒張力的對比撞擊,開創其繪畫表現上的獨特標記。創作脈絡跳脫早期台灣抽象繪畫,傳統審美思維呼應西方抽象概念的方法,以獨特的形式辯證,開啟對抽象繪畫的探討,並樹立鮮明的個人風格。此次「形形色色」個展,正是曲德義歸結其抽象繪畫與藝術思維的呈現。

曲德義早期作品具有細心規劃、精心並置與配比之創作風貌,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及個人歷練之成熟,作品逐步轉化為隨心所至的自由境界。抽象形式與色彩的對比滲透,是曲德義繪畫創作的重要特色,他在冷靜、嚴謹的幾何分割色面外,另有奔放的強烈筆觸或自動性的書寫線條。作品帶有對西方抽象概念本身的理性演繹,以及現實騷動的內在經驗反射,讓理性∕感性、冷∕熱抽象的分界,在同一畫面裡衝撞並陳、解構重組,進而達到一種飽滿和諧的狀態。

曲德義在抽象繪畫的世界中勤力耕耘,於當代藝術的熱潮中,依然一以貫之地執著於純粹的抽象創作理路。「形形色色」一展,匯集了曲德義19922013年的作品,展現其二十餘年來對「形」、「色」的探索、辯證與實驗,在看似恣意的隨性揮灑中,架構出他個人對抽象繪畫形式、精神與意義的嚴謹思考,以及既理性又感性的內在心靈變遷與創作實踐。